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

【策展點滴1】科學與藝術之間

有次一位荷蘭畫家朋友要搬家,我問他:「那你的畫室也要撤掉了喔?」他一臉輕鬆得回答:「畫室?整個世界就是我的畫室阿!」面對藝術家這樣一個生活不穩的日常狀態,他依然像個孩子般,手持畫筆,繼續給世界上色。今年三月的臺大杜鵑花節,因醫學院謝豐舟教授與生命科學系陳俊宏主任的熱情發起,藝文中心挑戰大跨界,與高達10個校內學術、教育推廣單位共同促生了「追求真實的筆尖」科學插畫展,而展覽的主角格雷琴‧凱‧哈伯特(Gretchen Kai Halpert)正符合那「世界即畫室」的精神,自然、田野之間,處處是她的題材。


科學插畫(Scientific Illustration),簡單的來說即是:科學的輔助圖像、說明。藝術家透過視覺溝通,闡明一項科學主題,讓人充分了解,也讓科學變得不生硬,而是生動、活潑。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小時候課本中的圖解、或是恐龍、銀河的插圖。當我最近與人提起科學插畫時,他們往往出現疑惑的表情,似懂非懂地問:「什麼是科學插畫啊?」在說明一番並秀一些圖給他們看之後,他們恍然大悟:「喔!就是像達文西那樣嘛!」

的確,很難再找到誰比達文西更適合說明藝術如何與科學結合的例子了。在他著名的《聖告圖》作品(The Annunciation, 1472-1475)中,描述天使長加百列﹝Gabriel﹞來告知童女瑪莉亞﹝Maria﹞,她已獲選受胎,生子耶穌,即主所預言的救世主。描述此場景的畫家在當時非常得多,但大多停留在平面,呆板的畫風,達文西卻透過透視法表現出人物與後面大自然的景深,具立體感。此外,前方草地上的小花也栩栩如生,和真的一樣。(請見義大利佛羅倫斯的Uffizi Museum 網站中的《聖告圖》作品) 「和真的一樣」可說是科學插畫家力求的準則,因此這次我們的展覽定題為「追求真實的筆尖」, 想強調的便是他們力求寫實與謹慎觀察的能力,像是達文西畫中的那一朵朵的小野花,既自然又具美感地呈現在觀者眼前。

像達文西、格雷琴這樣的人才,本身含有科學家與藝術家的背景,我們稱為「全才」,他們往往具有宏觀的視野,將世界看為一個整體,科學與藝術僅是一體的兩面,而萬物在他們的眼中都緊緊地連結,構築成一幅他們自己所定義的樣貌。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,也就是達文西的年代,事實上正是一種「之間」的時代,事事被神、宗教所駕馭的中世紀剛結束,進入了「神人之間」的文藝復興時期,藝術家開始展現人文精神,挖掘他們自己的能力、潛能。他們尊敬神、敬畏神,但同時渴望著一展自己的技藝,於是米開朗基羅、拉斐爾與達文西這群藝術家誕生,共同創造了一個神人之間的國度。那個輝煌的年代值得現在的我們省思,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正是一個完全相反的景況。

社會現實告訴我們人人要有所專精,才能找到工作,賦予自己價值。年輕人也經常被迫要選擇一條路線,直直地走。透過格雷琴這樣一個「現代全才」,我們看見一種新的可能、新的眼光。有時候或許人生不用選擇,而是調整自己觀看的方式,漸漸地,那些心中所嚮往的主題會像拼圖般,慢慢地,卻有秩序地拼湊起來。

這次展覽中的作品數量雖稱不上多,卻都是格雷琴的近期作品,包含植物、醫學與生物三主題。許多是第一次發表,甚至為臺大杜鵑花節而創作,歡迎大家來看展,也一起回到一種「之間的年代」,藝術與科學之間的界線儘管模糊,從她的作品中,我們的所見卻清晰迷人。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